这是一个全新的、技术为主的专栏。以问答的形式。答疑的神秘人物为:不愿透露名字的两位前国手(都是资深教练)。他们只想岁月静好,安稳睡大觉,不想出名。
与大家分享这些技术心得,是颇有价值的。也是对“黑马聊乒乓”的一个补充。
于是,“登峰造极”栏目应运而生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拉弧圈时,怎么体会“吃球”的感觉?
球被胶皮咬住,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,这个叫吃球。怎么吃球呢?要点是挥拍时,要用到“加速度”。
要多体会小臂的加速回收。加速,是指挥拍从慢到快的一个变速过程。而不是匀速。通过前臂的肌肉和手指手腕的联动用力。
像林昀儒这种左手发球,转不转,到马龙正手。看起来那个球有点飘,要怎么处理比较好?
个人觉得,不应该一直劈中路。也可以有时拧几板。如果只是一味的摆短和劈长,对方准备的就都是你的“下旋来球”。拧拉虽然不见得得分,但会打乱对方的准备和节奏。
当摆短和劈长行不通的时候,也可以结合试试上旋球(如拧拉)和不转的,上旋球是向前拱,不转球是不走,都结合下。这样林昀儒要准备的就多很多,就不会单板质量这么高。你的变化多,对方的质量也会下降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大佬上次提到打球要擅用“对角原则”,这个怎么说呢?
比如,你杀对方反手位,然后调对方正手。对方从反手位往正手上来的时候,一定是斜着身子伸着手来的。这时回球质量不高。同理,杀正调反、调正冲反、调反冲正, 目的都是为了让对方的重心失位,回球没有质量。
举个例子。如果你的各种发球对对手都没什么作用。这时就可以利用对角原则,打打套路。首先观察对方的站位。
如果他站在反手位,离台微远,就可以发他正手短球、软下旋,他借不上力,不能拧或挑,只能摆短。他摆短后,你可以撇或劈一板到他的反手位大角。这样子他需要移动三次才能到位。你就能给自己创造机会。
你发了几个这样的短球后,他必定会站位更靠中间些。这时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正手位短球,你就可以发急长球到他反手位,外拐。这样他又需要移动三步才能到位。而且因为你发的急长球外拐,他大概率回球到你反手位,这时你可以选择在上升期快推直线,或者直接侧身,在高点期拉冲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